在全球化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南半球的重要市场——澳大利亚。然而,不少企业在拓展业务初期忽视了知识产权的前置布局,导致品牌在进入当地市场后遭遇抢注、侵权甚至被迫更名的困境。那么,对于计划或正在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经营者而言,如何科学、高效地完成商标申请?本文将结合2025年的最新实践,深入剖析澳大利亚商标申请的核心要点。

澳大利亚的商标制度由澳大利亚知识产权局(IP Australia)统一管理,其法律体系以《1995年商标法》为基础,并持续根据国际条约和本地司法实践进行调整。2025年,随着电子化审查系统的进一步优化,商标申请的整体周期已缩短至6–8个月,前提是未遭遇异议或补正。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采用“先申请原则”,即商标权归属最早提交有效申请的一方,而非实际使用方。这意味着即便某品牌已在当地小范围销售产品,若未及时提交注册申请,仍可能被他人抢先注册。此外,澳大利亚接受多类别申请,但每增加一个类别需单独缴费,这要求企业在前期做好商品/服务类别的精准规划,避免因过度覆盖而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发生在2024年底:某中国跨境电商企业主营健康食品,在未进行商标检索的情况下直接通过第三方平台提交了英文品牌名的注册申请。然而,该名称与澳大利亚本地一家小型营养补充剂公司已在第5类注册的商标高度近似。尽管该中国企业在国内拥有较高知名度,但由于未提供在澳使用证据且申请时间晚于对方,最终被驳回。这一案例凸显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跨境商标申请前的全面检索不可或缺;二是即使在本国拥有强品牌力,也不能自动获得海外保护。为避免类似风险,建议企业在正式提交前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近似商标筛查,并评估潜在冲突的可能性。同时,可考虑通过马德里体系延伸至澳大利亚,以简化多国注册流程并降低管理成本。

综合当前实务经验,以下是企业在2025年开展澳大利亚商标申请时应重点关注的八个方面:

  • 明确商标类型:除传统文字、图形商标外,澳大利亚还接受颜色组合、声音、气味甚至动态图像作为商标,但非传统商标需提供显著性证明。
  • 精准选择尼斯分类:商品或服务描述需具体且符合IP Australia的审查标准,模糊表述如“相关产品”或“各类商品”易被要求补正。
  • 提前进行商标检索:利用官方数据库及第三方工具排查相同或近似商标,尤其关注发音、含义和视觉上的相似性。
  • 合理规划申请主体:若以中国公司名义申请,需确保信息准确;若未来计划本地运营,可考虑通过澳大利亚子公司作为申请人。
  • 关注审查意见期限:收到审查意见书后通常有15个月回应期,但延迟答复可能导致申请被视为放弃。
  • 应对异议程序:公告期内任何第三方均可提出异议,企业应提前准备使用证据、市场宣传材料等以支持权利主张。
  • 重视商标使用义务:虽然注册时不强制要求提供使用证据,但注册满5年后若被质疑“未真实使用”,可能面临撤销风险。
  • 定期监控与维护:商标有效期为10年,可无限续展,但需在到期前12个月内办理续展手续,逾期将产生额外费用甚至失效。

总体来看,澳大利亚商标申请虽流程清晰,但细节繁多,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权利稳定性。尤其在2025年全球知识产权保护趋严的背景下,企业更应将商标布局视为市场准入的战略环节,而非事后补救措施。建议结合自身业务节奏,制定分阶段的国际商标策略:初期聚焦核心类别快速确权,中期扩展关联领域形成防御网络,长期则通过监测机制主动维权。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海外市场中筑牢品牌护城河,实现可持续增长。

*本文发布的政策内容由上海湘应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整理解读,如有纰漏,请与我们联系。
湘应企服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企业评测→组织指导→短板补足→难题攻关→材料汇编→申报跟进→续展提醒等一站式企业咨询服务。
本文链接:https://www.xiang-ying.cn/article/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