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

概述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简称 “等保”)是依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建立的国家网络安全基本制度,通过对信息系统按安全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保护,实现 “动态防护、精准防控”。2025 年等保 2.0 体系迎来重大升级,核心变化包括取消沿用多年的百分制打分,改为 “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 三级结论体系,更强调风险实效评估。

 

等保将信息系统划分为五个安全等级(一级至五级),五级最高。一级为自主保护级,适用于一般信息系统;二级为指导保护级,覆盖中小型企业业务系统;三级为监督保护级,涉及金融、医疗等关键领域;四级为强制保护级,针对重要行业核心系统;五级为专控保护级,仅限国家特殊重要系统。等保 2.0 已实现对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控制等新技术场景的全覆盖,要求云平台、物联网感知节点等均需满足专项安全扩展要求。

益处

  1. 合法合规底线保障
    未履行等保义务将面临明确处罚:一般企业拒不整改可处 1 万至 10 万元罚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最高罚 100 万元,直接责任人同步追责。2024 年通辽市多家企业因未落实等保备案、存在高危漏洞被警告处罚,北京某教育公司因系统弱口令致数据泄露被罚 5 万元。合规是企业避免法律风险的基础前提。
  2. 安全能力本质提升
    等保测评通过漏洞扫描、渗透测试等技术手段,可精准发现架构缺陷、数据泄露风险等 “隐性问题”。2025 版测评新增 “重大风险隐患” 判定机制,对可能导致系统瘫痪或大规模数据泄露的漏洞实施全生命周期追踪整改,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控。实践表明,通过三级等保的企业,网络攻击成功率可降低 72% 以上。
  3. 行业准入与信任背书
    金融、医疗、政务等行业强制要求核心系统通过三级及以上等保测评,否则不得上线运营。在招投标中,等保等级是重要评分项,三级资质可显著提升中标概率。对云服务商而言,通过等保测评是吸引政企客户的核心资质,公有云平台需先定级测评方可提供服务。
  4. 数据安全合规适配
    等保 2.0 与《个人信息保护法》深度衔接,要求对敏感数据传输、存储全程加密,日志留存不少于 6 个月。通过测评的企业可有效规避数据合规风险,如北京某生物技术公司因系统未加密致 19.1GB 数据泄露被罚,而合规企业可豁免此类风险。

条件

基础通用条件

  • 主体资格:系统运营者需为合法注册的法人或组织,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
  • 系统定型:信息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功能、架构稳定,无重大变更计划。
  • 安全基础:已建立基本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服务器位于中国大陆境内。

分级核心要求

  • 一级 / 二级系统:需满足基本安全要求,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基础措施。二级系统建议每两年测评一次,部分行业强制要求。
  • 三级及以上系统:除通用要求外,需满足 “纵深防御” 要求,包括异地灾备、入侵防御自动化响应、敏感数据加密等。三级系统法定每年测评一次,且需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场景特殊条件

  • 云计算环境:云平台等级不得低于其上承载系统的等级,需实现虚拟网络隔离、镜像完整性保护,供应链全程可追溯。
  • 物联网系统:需强化感知节点物理防护,实现节点与网关双向认证,对无线传输数据加密,建立设备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

所需材料

  1. 主体资质文件
    • 企业营业执照或组织法人证书复印件;
    • 系统运营者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安全负责人简历及资质证明(如 CISSP、CISP 证书)。
  2. 系统技术文档
    • 网络拓扑图(需标注安全域划分及边界防护措施);
    • 系统功能说明、架构设计文档,涉及云计算的需提供虚拟化架构图;
    • 安全设备配置清单(含型号、版本、部署位置),如防火墙规则表、入侵检测策略。
  3. 安全管理材料
    • 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含人员管理、应急响应、密码管理等制度);
    • 安全培训记录、应急演练报告(近 1 年内至少 1 次);
    • 员工安全责任书,关键岗位背景审查记录。
  4. 测评辅助材料
    • 系统备案证明(向属地公安网安部门申请);
    • 前次测评报告(若为复测)及整改验收记录;
    • 敏感数据清单及加密方案说明,日志审计记录样本(需包含 6 个月内数据)。

详细内容

测评全流程

  1. 定级备案(1-2 周)
    运营者根据系统重要性、数据敏感性确定等级,向属地公安网安部门提交《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表》及拓扑图,审核通过后获得备案证明。
  2. 安全建设与整改(1-3 个月)
    对照等保标准自查,补齐安全措施:如三级系统需部署态势感知平台、数据防泄漏系统;物联网系统需加装节点身份认证模块。可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整改咨询。
  3. 委托测评(1-2 个月)
    选择经省级以上等保办推荐的测评机构,签订服务协议。测评机构需具备 500 万元以上注册资金,至少 15 名持证测评师(含 1 名高级),且无安全产品销售等利益关联业务。
  4. 现场测评与报告出具(2-4 周)
    测评机构通过漏洞扫描、渗透测试、制度审查等方式评估,2025 版报告需采用双维度拓扑图,明确重大风险隐患及整改建议,结论分为 “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 三级。
  5. 备案与整改(1-2 周)
    测评通过后向公安网安部门提交报告完成备案;未通过需按要求整改,限期复测,否则可能被责令停产停业。

后续维护要点

  • 定期测评:三级及以上系统每年必须复测,二级系统每 2 年一次,系统重大变更后需立即复测。
  • 动态整改:对测评发现的重大风险隐患,需按 “三定原则”(定级、定时、定责)整改,整改结果纳入下次测评依据。
  • 制度更新:每年修订安全管理制度,同步跟进标准变化(如 2025 版测评标准新增云原生威胁指标),确保制度与技术措施适配。

 

等保不是一次性合规任务,而是持续动态的安全管理过程。企业需将等保要求融入日常运营,通过 “测评 - 整改 - 优化” 循环,构建与业务发展匹配的安全防护体系,在数字化时代实现安全与发展的平衡。
*本文发布的政策内容由上海湘应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整理解读,如有纰漏,请与我们联系。
湘应企服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企业评测→组织指导→短板补足→难题攻关→材料汇编→申报跟进→续展提醒等一站式企业咨询服务。

联系我们

如需了解更多服务详情或定制企业服务方案,欢迎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对接

服务热线

姚经理17521747015

谢经理15900548616

7*24小时

微信

微信二维码

专业顾问24小时内回复

总部地址

上海嘉定区江桥镇申窑艺术中心 A区205室

嘉定区江桥,交通便利

微信二维码 扫码联系咨询顾问
0.1391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