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一家位于杭州的智能穿戴初创企业“智链科技”在产品包装上擅自使用了®标志,却尚未完成商标注册。结果在电商平台遭遇竞争对手投诉,产品被下架,不仅损失了当季销售旺季的订单,还面临市场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这一真实案例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R”标志不能随意使用?它与商标注册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法律关联?
“R”是英文“Registered”的缩写,其作为®符号出现在商标右上角,具有明确的法律含义——该商标已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完成注册,并获得专用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八条及2025年最新实施的《商标审查审理指南》,只有经核准注册的商标才能合法使用®标志。擅自使用不仅构成虚假宣传,还可能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现实中,许多中小企业误以为提交申请后即可使用®,实则从提交申请到获得注册证通常需6–12个月,期间仅能使用“TM”表示商标意图。2025年数据显示,全国因不当使用®标志被处罚的案件同比增长23%,其中80%集中在电商与快消品领域。
以2025年3月公布的“云味记”餐饮连锁商标纠纷案为例,该品牌在未完成第43类餐饮服务商标注册的情况下,在全国30余家门店招牌及外卖平台统一标注®。竞争对手“香满楼”据此向市场监管总局举报,最终“云味记”被责令整改、罚款8万元,并被迫更换全部视觉系统,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万元。此案凸显了企业在品牌扩张期对“R是商标注册”认知不足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商标局已上线“商标状态实时查询”功能,公众可通过官方平台验证®标志的真实性,进一步压缩了违规操作空间。
为帮助企业在2025年合规使用®标志并有效保护品牌资产,以下八点实务建议值得重点关注:
- 1. 明确®仅适用于已获《商标注册证》的标识,申请受理通知书不具使用资格;
- 2. 注册类别需与实际使用场景严格对应,例如软件企业若仅注册第9类(软件产品),但未注册第42类(技术服务),在提供SaaS服务时标注®仍属违规;
- 3. 商标注册有效期为10年,2025年起续展申请需提前12个月办理,逾期将导致®使用资格自动失效;
- 4. 跨境电商需注意:中国注册的®仅在中国大陆有效,出口产品若在目标国未注册,不得在当地使用®;
- 5. 2025年商标局推行“一标一码”电子注册证,企业可通过扫码验证®真伪,建议在官网及产品说明中嵌入该二维码增强公信力;
- 6. 若商标被宣告无效或撤销,自裁定生效日起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否则将面临《反不正当竞争法》追责;
- 7. 企业内部应建立商标使用台账,记录®使用范围、载体及时间,以备行政检查或侵权诉讼举证;
- 8. 建议在品牌上线前完成核心类别注册,2025年商标平均审查周期为5.8个月,可结合“商标优先权”制度加速布局。
“R是商标注册”绝非一个简单的符号游戏,而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石。在2025年品牌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中,合规使用®不仅是法律义务,更是构建消费者信任、抵御恶意抢注、实现品牌资产证券化的前提。未来,随着AI生成内容和虚拟商品商标注册的兴起,®的适用边界将进一步扩展。企业唯有将商标注册与品牌运营深度融合,才能在合规中赢得真正的市场话语权。
湘应企服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企业评测→组织指导→短板补足→难题攻关→材料汇编→申报跟进→续展提醒等一站式企业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