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作为江苏省会城市,南京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尤其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多项扶持政策。其中,“双软认证”作为软件企业获取资质认可、享受税收减免的关键环节,受到越来越多本地企业的关注。然而,不少初创或中小型软件企业仍对“双软认证南京”的具体内涵、申报门槛及实际价值存在模糊认知。那么,在2025年这一关键节点,南京的软件企业应如何把握政策窗口期,实现从技术开发到资质合规的跃迁?

所谓“双软认证”,是指软件企业认定与软件产品登记两项资质的统称。尽管自2015年起国家层面取消了“软件企业认定”作为行政许可事项,但地方层面(包括南京)仍保留相关备案与评估机制,并将其作为企业享受财税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根据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及税务部门的最新指引,企业在完成软件著作权登记后,可进一步申请软件产品评估;若同时满足人员结构、研发投入、收入占比等条件,则可被纳入“软件企业”名录,从而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方面获得实质性减免。例如,符合条件的企业销售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可按13%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这一政策在2025年依然有效,且执行更为规范。

以某南京本地人工智能算法开发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核心团队由高校科研人员组成,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模型的研发与行业应用落地。2024年初,其自主研发的智能质检系统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同年下半年,在专业服务机构协助下,该公司提交了软件产品评估申请,并同步整理研发费用归集、技术人员占比、主营业务收入构成等材料,最终于2025年1月成功纳入南京市软件企业评估名单。得益于双软相关资质,该公司不仅在当年第一季度实现增值税退税近18万元,还顺利通过了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初审,为其后续融资与项目投标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案例表明,双软认证并非“纸上谈兵”,而是能切实转化为企业现金流与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资质。

对于计划在2025年申请双软认证的南京软件企业而言,需重点关注以下八个方面:一是确保软件产品已取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二是软件产品需具备独立知识产权,且代码量一般不少于1万行(特殊工具类可适当放宽);三是企业年度软件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不低于50%;四是研发人员占企业总人数比例原则上不低于40%;五是研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比例不低于6%;六是企业需建立规范的研发项目管理制度与财务核算体系;七是软件产品需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功能性或性能测试(部分类型可豁免);八是及时关注南京市工信局、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的年度评估通知与材料清单更新。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起南京部分地区试点“预评估辅导机制”,企业可在正式申报前提交初步材料进行合规性预审,大幅降低退回修改风险。综上,双软认证不仅是政策红利的“通行证”,更是企业规范化运营的“试金石”。在南京打造“软件名城”升级版的进程中,主动拥抱资质建设,将成为软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发布的政策内容由上海湘应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整理解读,如有纰漏,请与我们联系。
湘应企服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企业评测→组织指导→短板补足→难题攻关→材料汇编→申报跟进→续展提醒等一站式企业咨询服务。
本文链接:https://www.xiang-ying.cn/article/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