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答案之一便是走“专精特新”之路。作为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萍乡近年来在推动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化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截至2025年,全市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超过百家,涵盖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多个细分领域。这些企业虽规模不大,却凭借技术深度和市场敏锐度,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以某家位于湘东区的环保材料企业为例,其核心产品为一种用于高温烟气过滤的特种陶瓷纤维滤筒。该企业自2018年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工业除尘细分市场,研发投入常年占营收比重超8%。2023年,其自主研发的耐温达900℃的滤材成功通过国家权威机构认证,并应用于多家大型钢铁和水泥企业。2025年初,该企业进一步优化烧结工艺,将产品寿命延长40%,单位能耗降低15%,不仅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也契合了国家“双碳”战略导向。这一案例表明,萍乡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并非依赖资本扩张,而是依靠对细分需求的精准把握与持续的技术迭代。

从整体发展环境看,萍乡专精特新企业的崛起离不开政策引导与产业生态的协同支持。地方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包括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组织“小巨人”企业诊断服务等。尤其在2024—2025年期间,当地工信部门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针对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研发能力弱、人才引进难、融资渠道窄”三大痛点,推出了“一企一策”帮扶机制。例如,某从事智能传感器研发的企业,在政府协调下与本地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不仅解决了关键技术攻关难题,还实现了核心团队的本地化稳定。此外,萍乡依托传统工业基础,逐步构建起以先进陶瓷、电瓷电气、节能环保装备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就近配套与市场验证的便利条件。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部分企业仍面临市场拓展受限、品牌影响力不足、国际化程度低等问题。尤其是在全球经济波动加剧的2025年,出口导向型专精特新企业需更主动应对供应链重构与技术壁垒。对此,业内专家建议,企业应强化“隐形冠军”思维——不追求规模扩张,而专注成为某一技术节点或工艺环节的全球最优解。同时,地方政府可进一步优化梯度培育体系,从“种子企业”到“小巨人”再到“单项冠军”,形成清晰的成长通道。未来,随着中部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萍乡专精特新企业有望在国产替代、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等方向释放更大潜能,为中国制造业的韧性与活力注入地方样本。

  • 萍乡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25年已形成百余家梯队
  • 企业普遍聚焦细分领域,如特种陶瓷、智能传感、环保装备等
  • 研发投入强度高,多数企业研发占比超5%,部分达8%以上
  • 典型案例显示,技术突破直接带动产品性能与市场占有率双提升
  • 地方政府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解决人才、融资、研发等共性难题
  • 依托本地工业基础,构建起具有协同效应的产业集群生态
  • 部分企业仍面临品牌弱、出口难、抗风险能力不足等现实挑战
  • 未来需强化“隐形冠军”定位,深化国产替代与绿色智能制造融合
*本文发布的政策内容由上海湘应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整理解读,如有纰漏,请与我们联系。
湘应企服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企业评测→组织指导→短板补足→难题攻关→材料汇编→申报跟进→续展提醒等一站式企业咨询服务。
本文链接:https://www.xiang-ying.cn/article/1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