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穆斯林人口超过19亿、清真产业规模突破3万亿美元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食品、化妆品乃至物流服务企业开始关注清真认证。然而,不少企业在2025年实际操作中仍面临流程不清、标准混乱、认证机构选择困难等问题。那么,如何在合规前提下高效完成清真认证申请?本文将结合最新政策、实操案例与行业动态,提供一份切实可行的技术指南。

清真认证并非简单的“贴标”行为,而是一套贯穿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乃至员工管理的系统性合规体系。以2025年为例,中国伊斯兰教协会(CICA)与马来西亚JAKIM、印尼MUI等国际主流认证机构已加强互认合作,但各地标准仍存在细微差异。例如,某些国家要求生产线完全隔离非清真产品,而另一些则允许共线生产但需严格清洗验证。因此,企业在申请前必须明确目标市场——是面向国内穆斯林群体,还是计划出口至中东、东南亚等地区。这一决策将直接影响认证机构的选择、审核标准的适用以及后续成本投入。

为更清晰地呈现申请路径,我们以浙江某植物基蛋白饮料企业的真实案例为例。该企业于2024年底启动清真认证,目标市场为阿联酋和印尼。初期因未识别原料中的乳化剂来源(部分乳化剂可能含动物源性成分),导致首次审核未通过。随后,企业更换为植物源乳化剂,并聘请第三方清真合规顾问协助梳理供应链,最终在2025年3月获得JAKIM与MUI双重认证。这一过程耗时约5个月,总成本约12万元人民币,包括认证费、体系整改及员工培训。值得注意的是,该企业并未盲目追求“国际认证”,而是根据实际出口计划精准选择认证机构,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投入。

综合2025年行业实践,成功申请清真认证需系统性推进以下关键环节:

  • 明确目标市场及对应认证机构:不同国家/地区认可的清真认证机构不同,如出口马来西亚需JAKIM认证,出口印尼需MUI认证,而国内销售可选择CICA或省级伊协。
  • 全面审查原料供应链:所有原料(包括辅料、添加剂、加工助剂)必须提供清真来源证明,动物源性成分需来自符合伊斯兰屠宰规范的渠道。
  • 建立独立或可验证的生产体系:若与非清真产品共线生产,需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清洗与验证程序,并保留完整记录供审核。
  • 员工培训与意识建设:关键岗位人员(如采购、生产、质检)需接受清真合规培训,理解禁忌物(如酒精、猪肉衍生物)的识别与管控。
  • 准备完整的申请文件包:包括公司营业执照、产品配方、工艺流程图、原料清单及清真声明、工厂平面图、内部清真管理制度等。
  • 选择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并提交申请:2025年起,部分国家要求认证机构须在本国清真监管平台注册备案,企业需提前核实资质有效性。
  • 配合现场审核与整改:审核通常包括文件审查与工厂实地检查,发现问题后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并提交证据。
  • 获得证书后持续合规:清真认证通常有效期为1-2年,期间需接受监督审核,产品配方或工艺变更须及时报备,否则证书可能被暂停或撤销。

清真认证不仅是市场准入的“通行证”,更是企业社会责任与文化尊重的体现。在2025年全球供应链日益透明化的趋势下,拥有清真认证的产品在穆斯林消费者中更具信任度,甚至在非穆斯林市场也因“清洁标签”理念而获得青睐。对于有意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清真认证已从“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未来,随着中国与伊斯兰国家经贸合作深化,清真认证体系或将进一步标准化、数字化,企业应尽早布局,将合规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

*本文发布的政策内容由上海湘应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整理解读,如有纰漏,请与我们联系。
湘应企服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企业评测→组织指导→短板补足→难题攻关→材料汇编→申报跟进→续展提醒等一站式企业咨询服务。
本文链接:https://www.xiang-ying.cn/article/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