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技术突围与市场跃升?2025年,济南市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突破口,正悄然构筑起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微观路径。这些企业虽规模不大,却在细分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拥有高市场占有率,成为支撑区域产业链韧性与创新活力的重要力量。
截至2025年初,济南市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2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800家,数量稳居山东省前列。这一成绩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政策引导、产业基础与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多重共振。例如,济南市工信局自2022年起实施“小巨人跃升计划”,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搭建产学研平台、优化融资服务等举措,系统性支持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发展。2024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投入平均占比达6.8%,显著高于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济南部分“小巨人”企业已在细分赛道实现全球领先。以山东天岳先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这家位于济南高新区的企业专注于碳化硅(SiC)单晶衬底的研发与生产。2025年,其6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产品已批量供应国际头部半导体企业,并成功打入新能源汽车主驱逆变器供应链。该公司不仅入选工信部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更在2024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2%,成为济南新材料领域“隐形冠军”的典型代表。其成功背后,是十余年如一日对晶体生长工艺的深耕,以及与山东大学、中科院等机构建立的联合实验室机制。
展望未来,济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仍面临融资渠道有限、高端人才短缺、国际市场拓展难度大等现实挑战。但随着2025年《济南市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的深入实施,包括设立50亿元专项基金、建设“小巨人”企业孵化基地、推动“链主”企业与“小巨人”协同配套等措施将陆续落地。这些企业不仅是济南制造向“济南智造”跃迁的缩影,更是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微观基石。其发展路径,值得持续关注与深度研究。
- 截至2025年,济南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120家,位居全省前列。
- 济南市自2022年起实施“小巨人跃升计划”,系统性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 2024年,济南“专精特新”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6.8%,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
- 山东天岳先进科技作为典型案例,其碳化硅衬底产品已进入国际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 该企业通过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构建了稳定的技术创新生态。
- 2025年新出台的三年行动方案将设立50亿元专项基金支持“小巨人”发展。
- 当前企业仍面临融资难、人才缺、出海难等现实瓶颈。
- “链主”企业与“小巨人”协同配套机制正在济南加速推进,强化产业链韧性。
湘应企服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企业评测→组织指导→短板补足→难题攻关→材料汇编→申报跟进→续展提醒等一站式企业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