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必须是依据中国法律成立,且注册地在中国大陆,这是开展评定的基本前提,确保企业受国内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管辖与支持。
- 职工人数限制:这个人数上限的设定是考虑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规模特点,以保证企业具有相对灵活的创新机制和发展潜力,人数过多可能会导致企业管理成本上升、创新效率降低等问题。
- 销售收入与资产总额限制:限制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目的是聚焦于具有一定发展阶段特征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通常处于成长阶段,有较大的创新发展空间,同时也需要政策的扶持来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提升竞争力。
企业的业务必须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和环保等相关要求。这样可以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朝着国家鼓励的方向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在落后产业上,同时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 安全、质量与环境要求:保障企业运营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重大事故和违法违纪行为会对社会和市场秩序造成严重影响,不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
- 科研诚信与企业信用:强调科研诚信是为了维护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信用良好则是其在市场中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 综合评价分值:评价指标涵盖了企业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等多方面因素。达到 60 分以上表明企业在科技型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潜力。
- 科技人员指标:要求科技人员指标得分不为 0,凸显了科技人才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只有拥有专业的科技人员,企业才能有效开展创新活动。
企业对照《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规定的条件和指标,进行自我评价。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全面梳理自身的人员、财务、科研等方面的情况,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如企业的职工人数、销售收入、资产总额、研发投入、知识产权情况等,准确评估是否符合评定条件。
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平台上注册登记企业基本信息。注册过程中,要确保所填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包括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联系方式等,这些信息是后续评定工作开展的重要依据。
企业在平台上填报《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表》,内容包括企业概况、人员情况、研发情况、知识产权情况等详细信息。企业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填写,特别是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相关内容,这是评价企业科技含量的关键部分。
评价工作机构对企业提交的信息表进行形式审查,主要审查信息是否完整、格式是否规范等。如果发现信息填写不规范或不完整,评价工作机构会通知企业进行修改和补充。
- 公示:对形式审查合格的企业,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平台上公示 10 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接受社会监督,如果有异议,相关部门会进行核实处理。
- 入库:公示无异议的企业,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可以获得相应的资质和享受相关政策优惠。
在上海,企业通过正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平台进行申报,官方不收取任何评定费用。这是政府为了鼓励广大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参与评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 知识产权相关费用:如果企业在评定过程中发现自身知识产权不足,需要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会产生一定的代理费用或申请费用。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费用不同,例如发明专利申请费用相对较高,包括申请费、实质审查费等,而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费用则相对较低。
- 财务审计费用:部分企业可能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审计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合规性,特别是对于研发投入等数据的审计,会产生一定的审计费用。审计费用的高低通常与企业的规模和财务复杂程度有关。
- 咨询服务费用: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来协助完成评定工作,如指导企业自评、整理申报材料等,这会产生相应的咨询费用。咨询费用因服务机构的专业性和服务内容而异。
总之,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评定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企业在了解评定条件、熟悉流程并合理规划费用的情况下,可以更好地参与评定,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质,享受政策支持,助力自身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