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地址:上海嘉定区申窑艺术中心

    电话:谢经理 19050781658 姚经理 17521747015

    邮件:admin@xiang-ying.cn

    网站:http://www.xiang-ying.cn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北京两化融合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申请流程及要求全解

2024/11/26 15:15:40      点击:

来源:----

商标软著专利、高新企业申报、各类ISO体系认证等,电联:姚经理 17521747015 谢经理 15900548616

北京两化融合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申请流程及要求全解


在当今数字化与工业化深度交融的时代浪潮下,两化融合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而与之紧密关联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对于北京地区企业而言,更是守护创新成果、强化市场地位的有力 “护盾”。以下将为您详尽解析其申请流程与要求,助力企业顺利踏上认证征程。

一、理解两化融合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内涵


两化融合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聚焦于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中,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生命周期的规范运作,旨在使知识产权工作深度嵌入企业两化融合战略、业务流程及创新实践,借由有效管控,挖掘知识产权最大价值,规避侵权风险,为持续创新筑牢根基。其融合技术创新与管理革新,适配数字化转型节奏,契合北京作为科技创新高地的企业发展诉求。

二、申请流程分步解读


  1. 体系策划筹备阶段
    • 差距评估与诊断:企业需先开展内部自查,对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及知识产权相关国家标准,梳理现有两化融合工作里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剖析在专利挖掘、软件著作权登记、商业秘密保护、知识产权协同管理(涵盖研发、生产、营销各环节融合场景)等方面与标准要求差距,形成详实评估报告,明晰改进方向。
    • 组建专项团队:抽调来自研发、法务、信息管理、生产运营等多部门骨干,构建跨职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小组,负责认证全程策划、执行与协调,确保各业务板块声音融入体系搭建,让知识产权管理 “落地生根” 而非 “空中楼阁”。
    • 制定体系文件框架:基于诊断结果与企业实际,编写涵盖方针目标、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四级架构体系文件,如在程序文件中精细规定新产品研发中专利检索分析、申请流程规范,或是数据安全防护下软件版权管理细则,明确各环节操作步骤、责任主体、时间节点,保障知识产权管理流程化、标准化。

  2. 体系试运行与优化期
    • 宣贯培训推行:组织全员培训,针对不同层级、岗位定制内容,高层聚焦战略融合视角下知识产权价值认知,中层钻研流程管控要点,基层掌握实操细则(像研发人员专利撰写交底规范、采购人员供应商知识产权审查流程等),通过案例剖析、模拟演练等多样方式,提升全员知识产权素养,助力体系顺畅运转。
    • 运行记录与监控:在试运行 3 - 6 个月间,严格依体系文件操作,详实记录知识产权创造(从创意诞生、研发立项到成果产出各阶段)、运用(技术许可、作价入股、质押融资等活动)、保护(侵权监测、纠纷应对流程)工作轨迹,定期复盘,借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找问题,持续纠偏优化,如依据市场反馈及时调整专利布局方向。

  3. 认证申请提交环节
    • 选择认证机构:在北京,参考认证机构口碑、资质(获国家认监委批准且在京有成熟业务开展经验)、专业领域专长(熟悉软件信息、智能制造等本地优势产业知识产权特点),经多方比价、实地考察,选定契合企业需求伙伴,签订正式委托合同。
    • 递交申请材料:准备申请书、营业执照副本、体系文件、运行记录(含内审、管评报告)等全套资料,按认证机构要求整理装订、线上线下同步提交,确保材料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如实展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实力与两化融合实践成效。

  4. 现场审核及后续跟进
    • 迎审准备充分:审核前深度自查,模拟审核场景预演,对办公场地、研发实验室、生产车间涉及知识产权环节精细布置,资料分类归档备检;安排熟悉体系运行各环节关键人员对接审核员,保障沟通高效、答疑精准。
    • 审核高效配合:现场审核中依审核计划展示知识产权管理流程运转、成果产出证据链,坦诚回应疑问;对审核发现不符合项迅速组建整改小组,制定整改计划(含措施、责任人、期限),按时提交整改报告,直至通过认证机构复核,获取认证证书。


三、申请要求要点剖析


  1. 基础资质层面:企业须为在北京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主体,正常运营满一年以上,有稳定两化融合项目实践(如企业资源计划 ERP 系统深度应用、智能工厂建设等)且知识产权工作持续开展,涵盖专利、商标、软著等多类别成果积累,彰显创新活力与管理基础。
  2. 两化融合实践要求:信息化系统在研发设计(CAD、PLM 应用)、生产制造(MES、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经营管理(OA 协同办公、CRM 客户管理)等关键业务流程深度渗透融合,实现数据驱动业务创新,且此过程中有清晰知识产权产出规划、管控机制,能举证创新成果关联两化融合变革实现路径。
  3. 知识产权管理专业性:设有专职知识产权管理岗位或部门,人员具备对应资质(专利代理师、律师从业资格更佳),构建完备知识产权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在新技术引入、新品上市、跨境业务开展等高风险场景可前置筛查侵权隐患、灵活应对纠纷,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转化运营有成熟策略支撑创新收益提升。

在北京这片创新热土,斩获两化融合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赛道弯道超车 “入场券”。依循严谨流程、对标严苛要求精心筹备,企业方能以知识产权为笔,在两化融合蓝图绘就高质量发展篇章,于激烈市场竞争脱颖而出,拥抱无限机遇。




声明:以上文章源自网络整理(本文信息仅供参考),商标软著专利、高新企业申报、各类ISO体系认证等,电联:姚经理 17521747015 谢经理 15900548616

Copyright 2024 www.xiang-ying.cn 上海湘应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信息:沪ICP备2024079630号-1 网站地图